我的读书随笔

时间:2024-02-19 00:09:29
我的读书随笔

我的读书随笔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读书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读书随笔1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本书的核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几点心得: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我的读书随笔2

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儿,这是杨绛说的名言。读书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让我们丰富生活,让我们见多识广,让我们懂得更多道理......

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八十天环游地球》。男主角用80天环绕了地球一圈,他是一个富商,和朋友打赌,80天环游地球,他用坚持不懈的精神提前一天回到了俱乐部,他赢了。我以前是一个懒惰不愿意坚持的男孩儿,自从读了这本书后,我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勤奋做事情,懂得坚持。因为不坚持怎么会知道会不会赢呢?一天中午,老师留了两道特别难的题,说做完才可以出去玩,同学们急得焦头烂额,而我立刻拿起笔开始算,由于公式已经记在我的脑子里,解方程,算术法,我都算了一遍,于是这两道题终于做完了。我拿起本子向老师那走去,老师批完,我错了一道,也是最难的那一道,我立刻回到座位上,很多人已经放弃了,而我一定要把他做出来。因为我想到书中男主角坚持不懈,所以赢了。我几乎用过所有公式还是没有做出来,正当我要放弃时,老师给了我一些提示,立刻恍然大悟,做出来了。我自信满满地走向讲台,只见老师在我的题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号,我才长舒一口气,回到座位上,回想起刚才的事,为自己的坚持而暗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应该继续读书,读好书,这样才会使自己懂得更多,知识更广泛。

我的读书随笔3

读了《弟子规》一书,使我获益良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担任着多种角色,妻子、子女、母亲、教师,如何在这种物欲横流的今天找到方向,我想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很大。

一、孝敬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可到底怎么做到孝呢?就如弟子规中所说“入则孝”,就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到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之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在孝敬好父母的同时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因为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孝”的另一个方面,我认为还要照顾好自己,时刻关怀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我们的生活。关心家人,关注自己!我认为这就是孝的根本体现。

二、教育之道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让他们从我们身上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三、处事之道

作为生活中的一份子,单位中、家庭中做人处事的方法关系到我们与同事与家人是否融洽。“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让我进一步明白了一个道理,便是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读了《弟子规》一书,它让我们明白许多人生道理,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也会使我们对幸福的诠释迸发出无限的感想!

我的读书随笔4

我喜欢那种漫无目的、超功利性的读书和写作。

这些年来,工作任务虽然繁重,闲暇之余,常会翻翻那些从地摊、旧书店、大型书城买来的或是朋友送的或是借来的书,真的找回了读书的感觉。就像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说的“人生的头等大好事,还是读书”。

我虽读书不多,却是一直坚持。读了教育、文学、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书。

记得我刚出来工作时,我的指导老师赵林老师借给 ……此处隐藏2678个字……求学生写到四百字,没有写到的重写。虽然他这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讲,学生会多思考一些,多写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人人都写了很多,但不能说明作文写得好。我觉得单单在字数上定量,不能真正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在网上和书上看到过不少作文批阅方法。这次,我试了一下学生互改。我以前总认为这种方法在我学这学生基础较差的偏远山区没有什么可操作性,试了以后我才发现,其实这种方法是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我班分了十三个小组,我把这个小组的作文分发给另一个小组,学生自己选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我让学生阅读同学的作文的同时,在发现有错的地方用铅笔改一改,然后在最后给打个分,并且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好还能写上点评语。这样可以了解批改者的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还有发现错误的能力。我预先想,学生可能不会改错,只会凭印象打个分,刚刚实行同学互改(据了解这是他们第一次改同学的作文),能做到打个准确的分也算不错了。出乎意料的是有些学生不但会改错,还写上了一两句简短的评语。我想我是低估了学生了。

这时我也来了一丝灵感:利用这个机会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把学习过程记下来。 我想不能告诉学生要写成作文,因为学生提到作文就会产生恐惧,他们现在还没有“爱”上作文。

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强调诗文的诵读以及个性化情感的体验等,是阅读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 淡化段落教学,强调整体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课标中,让我们感受到:第一、新课程改革中没有把段落作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整体理论发生变化的结果,是阅读教学理论改革的直接体现,打破了原来侧重词、句、段、篇的阅读教学顺序,不再把词、句、段、篇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外在标准,阅读的初始阶段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恰恰是重点;第二、这样的要求意味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或途径可能是多样的,不一定每篇课文都必须进行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在这个学段的阅读材料中,诗歌故事还占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诵读、表演、复述等活动也可以实现初步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的目标,为教师和学生灵活地尝试各种途径和手段创造机会;第三、降低要求,避免繁琐化,为学生能够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出空间;第四,对于情节性强的文章,我们不能逐段学习,繁琐分析,肢解故事,破坏故事的完整性。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感悟理解(边读边勾画,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或感受。最后指导朗读,能读出个人的理解或感受。)总结归纳。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把原来侧重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等程序简化,不再被这样程序化的操作所牵制,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阅读文本。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对课文有初步的把握和体会就可以了,应符合学生的实际,不能拔高或要求太多。

二、重视复述,鼓励与他人交流。《语文课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样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第一、从复述的对象来看,是有明确规定性和指导性的,即使具有一定情节的叙事性文学作品,而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求复述;

第二、在复述这样的作品时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鼓励学生对作品人物发表看法、观点,并相互交流。为了实现这样的任务,阅读动力和阅读量是关键。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的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所以,这样的作品应该成为这个学段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这些作品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正因为复述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和思维能力。所以有时将其归入阅读教学,有时作为说话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综合特点的表现。从阅读教学来说。复述直接体现着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同时也是促使学生更为深入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文特点,采取不同的要求,将复述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

三、落实语言积累,鼓励作读书笔记。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令人头痛,无论怎样指导,写出的作文总有些生硬、枯燥,文章主要表现在语言不够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学生头脑中的好词、佳句有限,无法应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所以中年级落实语言是提高学生说、写的有效手段。具体做法如下:

1、随文积累。很多课文很美。如:《走月亮》、《诗的材料》、《火烧云》等课文中蕴藏着很多优美、生动的词语。这类文章,教师就应该把语言的积累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熟读后,找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让学生通过课文语言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语言。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语言储备”,这个教学过程正是学生“语言积累、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积累”的整合,也是一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另外,可以利用课堂资源,变化形式让学生积累不同的语言,从而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语言活动中。如: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摘录语文课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类写好规定的句数。

2、课外积累。扩展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养成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句的好习惯。我采用了“阅读三步曲”:读—圈—抄,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词句或好的段落作好圈点,并摘抄下来。长此以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讲习时自觉的吸取文章中有益的“语言营养”的习惯,提高作文水平。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我的读书随笔8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全家上下都会把他捧在手心里。因此很多孩子就成了掌上明珠,小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助长他的自私心理,“什么都得听他的,要什么买什么,想怎样就怎样,还动不动就发脾气。”为什么孩子的气焰会这么嚣张呢?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家长造成的。

第一,父母把应该属于自己的物质上的所有东西毫无保留的让给孩子,久而久之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父母越是把自己当牛马,孩子便越没有尊重父母的意识,越会以自我为中心。

第二,父母的纵容,比如怕孩子在外吃亏,下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自私。

第三,父母经常突出孩子在家中的中心地位。什么活动或者话题都以孩子为中心,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怎样才能克制孩子自私自利的心理呢?其实知道了孩子自私的原因,要解决问题被并不难。

1、父母必须承认孩子是自私的。但孩子到3岁以上,还表现出不愿与人分享,或者抢占等行为,家长必须制止和引导。

2、父母别给孩子特殊待遇。比如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或者给它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让他知道自己与别人是一样的,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3、给孩子多灌输正面的思想。如果家长从小就对他灌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那孩子心里不会装下别人、只会想到自己,长大后会变的贪婪,爱占小便宜,见利忘义,成为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而不受欢迎。

4、教育孩子体谅长辈。从小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我的读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