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教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不少让自己印象深刻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教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教教育随笔1爱孩子是每一个教师的天职,但有时孩子对教师的爱也会那样地纯洁,让人无限感动。
20xx年12月份的一天我正在努力地移动活动室的玩具柜,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了过来:“老师,当心别夹到手!”接下来的一分钟活动室里弥漫着孩子们稚嫩的关怀与问候声,我感动得无法言语。这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可对于我来说,它是那么地悦耳,又是那么地令人鼓舞。因为我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的爱与关怀,它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心底的温暖,来自心底的感动,来自心底的振奋。我播撒给孩子们的爱终于也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回报,从此,我总是带着爱与孩子们交流,也改变了以前自己的一些教育观点与教育方式。
1、严格而不严厉
大学里,对于爱孩子的理解仅限于“促进健康、传授知识”。常常大言不惭地重复那句“严师出高徒”,总以为对待孩子尤其是幼儿应该严厉些,总是觉得只有教师严厉孩子们才会听话,才能体现出教师的威严。可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发现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多么得幼稚,多么的可笑。确实,幼儿园的孩子无论是在哪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严格要求,以确保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老师的一定要严厉,严格与严厉绝不能划等号。
有一位教育前辈这样分析严格与严厉,他说:“严格就是严而有格,这里的‘格’是指正确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严厉是指过分的苛刻的别人不能接受的规矩。”我觉得这样的解释挺合理的。作为一个教师应该爱自己的学生,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看待问题,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讨论交流,哪怕是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也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谈,跟他们分析事情的利害轻重,让他们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确,不过这原则性问题教师必须要学生阐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且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因为成人都会犯错,何况是那些天真的孩子呢?对于孩子们屡教不改的错误也要尽可能的容忍,适当的时候可以尝试给予他们一种不愉快的刺激,但动机必须也必定是爱孩子,就像李镇西老师说的“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是啊,每一位优秀的教师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必定是严格的,因为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一天天进步。
然而每一位学生却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暂且不论这种思想的成熟度)而且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如果教师以统一的要求规范他们的话,那就是对他们要求太严厉。
2、尊重而不放纵
尊重就是让幼儿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尊重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强加于幼儿,而是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
对于幼儿而言,什么样的个性都有。有性格开朗的,有不爱讲话的,有做事细致的,有做事毛糙的等等,但无论什么个性的幼儿,都有他的内心发现。因此教师就应该要从心理上理解、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智力、气质及性格,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支持引导每个幼儿的发现。
比如我班的乐乐小朋友,平时特别聪明,知识面也很广,语言表达相当完整并且连贯。私下里经常跟我讲故事,可当我推荐他参加讲故事比赛时,他却不肯。无论我怎样鼓励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尊重了他的选择。事后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参加比赛啊?”他非常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害羞地说:“那么多人看着我,都不好意思啦!”哦,我明白了,他是不好意思,于是我又问:“你觉得那些讲故事的小朋友的本领大吗?”他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我趁机又说“你的本领也很大的,你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本领大吗?”他又重重地点了点头。“那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知道你本领大呢?”旁边的小朋友忍不住了,脱口而出:“参加比赛。”“乐乐,你说呢?”我故意问他。他用只有我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参加讲故事比赛。”“对呀,其实,不光是参加讲故事比赛,其他比赛也要参加,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就都知道你本领大了,对吗?” 在后来的活动中我有意请他到集体面前表演,他刚开始还是会有点害羞,但几次之后他明显进步了,自信心显著增强,甚至会主动要求表演。
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放纵孩子的选择,而是及时地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鼓励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尝试,大胆地表现,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自主而不自由
“自主”也许是现在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了,同样,幼儿园里也不例外。幼儿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也要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
就像以前每天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孩子们的生活比较单调,除了散步就是看电视,孩子们有些疲倦了。于是,我就同孩子们商量可以增添哪些活动,孩子们都兴奋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的说要折手工纸,有的说要看书,有的说要玩自己的玩具,还有的说要念古诗等等。由于孩子们提出的活动建议实在太多,不可能每一件都实施,因此,我们又采取了民主的投票表决制。最后终于决定从周一到周五分别安排“古诗、折纸、阅读、看电视和
玩自带的玩具”五项活动。
“爱孩子”这三个字所包涵的意义无疑是极其深刻的,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会千差万别,但最终当我们播撒的爱得到收获时,心情都是一样的,就好象自己辛苦种下一年的庄稼丰收了一样快乐!
幼教教育随笔2午睡活动是较难组织的。多数孩子在家里没有午睡的习惯,他们活泼好动、喜乐贪玩,经常表现出不喜欢午睡的情绪,甚至把午睡当成一种负担。
为此,我和其她老师一起想了很多注意,试了多次,却总找不到一种能够持久生效的办法。
一天,我再给小朋友讲故事,看着他们听得那样投入,我一下子受到了启发:请“月亮婆婆”帮忙怎么样呢?
于是,我用漂亮的彩纸做了许多“月亮婆婆”,贴在小朋友睡床的右侧。
每天,我轻轻帮小朋友铺盖好被子,再用柔柔的声音提醒孩子们朝“月亮婆婆”那边睡。当孩子们的眼睛和身体都朝向“月亮婆婆”时,我开始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孩子们越听越安静,直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月亮婆婆”天天伴着孩子们入睡,她亲切的面容,孩子们喜欢看,像磁铁一般,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
幼教教育随笔3在幼教工作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糊涂艺术”不仅使教师避免陷入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而且能够给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更好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凡事都不是绝对的,广大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借鉴学习,提高自身的幼教教学能力,切忌生搬硬套,照样画葫芦。 从事幼教多年,发现有的教师十分强调教育的清晰性和程式性,认为只有给幼儿灌输一种确切的、心满意足的答案,才算是达到教育的目的。其实不然,因为在某些特定场合,对于那些具有 ……此处隐藏6089个字……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总之,幼儿园老师基本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可是真的当了幼儿园老师,你才会发现,其实幼儿园老师并不总是那么“美”的,人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能还在被窝,我们已经在上班的路上,冒着寒风,还有一丝没有尽兴的睡意,心里总有那么一丝怨怼;班里总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总是那么活跃,还时不时的惹出一些小麻烦,让你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处理,心里总有那么点懊糟;忙了一天,总想安静一下,可是教室里永远嘈杂的让人头疼,心里有那么些烦躁;认真的备好课,想象着这次的活动孩子们得有多喜欢,活动环节设置的有多合理,可真实情况总是有点差强人意,有时候跟想象的差别还真不是一心半点,心里总有那么点抓狂。
有这么多压力,难道不享受幼教的乐趣了?有那么多的不美好,难道就不喜欢幼教了?当然不是,只要静下心用心感受,就会发现幼教的世界很美妙。早上来到幼儿园,还没进门就听到一个急匆匆的脚步声,随着脚步声传来熟悉的叫声:“沈老师!沈老师!”回头一看,是我们班的俊俊,刚气喘吁吁的跑到我面前,就有点埋怨的跟我说:“沈老师,我刚才就看到你啦!可是你走得太快啦,我都要追不上啦!”“你干嘛一定要追上我啊?到教室不就见到我了吗?”俊俊略带腼腆的回答:“我想跟你一起上幼儿园。”原来对于孩子们来说,跟老师一起进幼儿园也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教室外的老师也许是另一番味道。班里的豌豆越长越大,可是每次观察豌豆,孩子都很难发现豌豆有趣的变化,总是停留在长大了,长高了的简单叙述上。今天来到幼儿园,我看到第五组长得最长的豌豆倒得非常厉害,就顺手把豌豆藤绕到了栏杆上,结果,孩子们一来就发现了,开心的大叫:“豌豆缠到栏杆上去了!好厉害!”原来孩子们会发现,只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豌豆静静生长的变化真的太小,小的都不足以让他们用不够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所以他们口中的豌豆永远只有长高了,长大了的变化。美术活动中,经常会有孩子没有范画就不知道如何下笔,因此先前的美术活动在一阵铺垫之后也总会出示一些范画供孩子们参考。上星期听了关于艺术活动组织策略的讨论,我很想试试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创作会怎么样,因此,这次,我给定主题,做好铺垫之后,没有出示范画,而是请孩子们先来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怎么画,接着再请孩子们拿材料画画,孩子们下笔似乎没有那么难了。今天画的是大家来锻炼,大部分小朋友画的都是跳绳,散步,踢球,扔飞盘等常见的活动,还有几个小朋友我没看出来是什么,我好奇的问小梦:“你画的是什么?”小梦边画边说:“这是瑜伽运动。”我仔细一看,可不是嘛,一个戴着耳环一头长长马尾的漂亮妈妈,正维持着一个很奇怪的姿势。边上还有很多彩色方块,我又问:“这些是什么呢?”小梦说这是她家,我想了想,也许她家的装修有很多方块元素吧。虽然是很简单的一个人和几个方块,经作者一解释,尽然如此传神。另一边楠楠也画了几个不知道什么内容的圆圈和线条的组合(楠楠总是想画什么画什么,美术活动常常游离在外),刚要说你画的是什么运动,怎么连做运动的人都没有的,转念一想,每一幅画都有作者自己的意图,应当要听听作者的声音,于是我问他:“楠楠你画的是什么运动呢?”楠楠看着自己的画,一脸满足的说:“他们在骑自行车呀!”我一看,可不是嘛!两个大圆圈是自行车轮子,小圆圈是人的头,几根线条是人的身体和四肢,几个骑自行车的人跃然纸上。得到我的肯定后,楠楠听了我的建议,把自行车和人的细节丰富起来,看着自己的画作,楠楠陶醉的不得了,我也很有收获。
孩子总是那么纯真,又那么独特,总是会给我们惊喜,让我们深思,虽然有很多小枝节,小意外,但是套用以前老师的一句话:“孩子总是出乎意料,想想又再情理之中,然而却又防不胜防。”怎么不是,幼教的乐趣也正在于此,幼教是一场教师与孩子的博弈,更是教师自己与自己的博弈。
幼教教育随笔8好玩的报纸
在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进行了充分的想象,手上的这张报纸可以怎么玩,很多幼儿想到了很多很有创意的玩法,比如说涵烁小朋友把报纸做成了自己床上的一张小床单盖在了自己的身上,舒服的睡起了觉来;涛涛小朋友则用这张报纸披在了身后做成了超人送给他的斗篷,正想学着超人去飞呢!有的小朋友学着自己的爸爸开气车的样子把报纸当成了方向盘正在开着,还有的小朋友把报纸当成了神话中的飞毯。可见小朋友们是多么的向往飞翔。
接下来的活动就是满足小朋友们这一个愿望,小朋友们一个个做了一只快乐的小鸟,小鸟的天敌来了也不怕,因为我早就给他们用报纸准备好了安全区,只要老鹰来了那里是的去处。小朋友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自由的飞翔,紧张的音乐响起后老鹰就来了。小朋友们在游戏中很开心、投入,壮壮小朋友甚至飞完一遍之后躲在了这里不敢去飞,可见幼儿在游戏中的投入程度。
幼教教育随笔9昨天,我正在给班里孩子上课,一位头发花白、背有些驼的老爷爷来教室门口倒垃圾,坐在教室门口的两个幼儿突然大声说:“老师,老傻子来了!”还一脸的惊恐,瞪着眼睛望着我,满眼的渴望被保护,我被孩子的举动搞的哈哈大笑起来,感觉孩子太可爱了。可是过后细想一下,却被这种想象所带来的后果吓了一跳。
新学期我们小(三)班迎来了43名可爱活泼的新生幼儿,因为大多没有上过幼儿园,没有离开过家长,依赖性较强,刚来幼儿园幼儿的哭闹现象比较严重、喜欢随意走动、打人咬人时有发生,所以我们老师有时在说教收效甚微的情况下,会无意吓唬孩子。“再不坐好,让老傻子来把你背走!”“还哭,我就把你送给大灰狼!”“不听老师的话,把你送到小(二)班,小(二)班的老师可厉害了。”“上课再说话,老师就把电话,晚上不让爸爸妈妈把你接回家了!”…..这种时有发生的吓唬孩子的方法,有时也能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也会立即老老实实的,不再哭闹了,可是这些话语却给孩子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其坏处至少有:
一、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幼儿园本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老师应像妈妈一样和蔼可亲,经常吓唬孩子,让他对幼儿园和老师产生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这对我们老师以后的工作会带来许多不利。
二、损害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老师“吓唬”孩子的话,大多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来的,兑现不了。久而久之,孩子把老师的话便看成了是“骗人”的谎话,再也不相信了,对老师的尊重感会大打折扣,也会养成孩子爱说谎话的不良习惯。
三、会增加幼儿的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家长有时会反映孩子夜里会做噩梦,然后大哭起来,睡不稳,早上精神状态很差,其实这都是那些吓唬的话语造成的。
四、恐吓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老师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容易使幼儿形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不良性格,不利于培养他们勇敢坚强的个性。
五、老师顺口说出的“妖怪吃你”之类的话,不讲科学,不合情理,会给孩子在心里和逻辑思维上形成错误的认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
因此,用“吓唬”的方法教育孩子弊多益少,不如用循循善诱、说明道理的方法,更有益于孩子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更有益于孩子健康活泼的成长。